考核镇(街)经济 114个“考生”华体会体育领卷答题

  华体会体育新闻     |      2023-06-15 18:36

  5月29日,梅州市出台《梅州市镇(街)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试行)》(下称《考核办法》),为全市所有镇(街)、扶大高新区管委会、埔寨农场共114个“考生”发放考卷。

  考官团由梅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市有关部门组成,围绕镇(街)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壮大实体经济等方面出题。

  考卷试题分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税收收入”和“招商引资纳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四上’企业新增数量”8大块,并明确了考试细则。

  “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广大基层干部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激发比学赶超的内在潜能。”梅州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督查考核组负责人邓志伟表示。

  3月,大埔县峡能农光互补项目集中开工。项目由广东峡能发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分别在枫朗镇、百侯镇、茶阳镇落地建设,总投资7.01亿元,在25年运营期间将实现年均营业收入6960万元、年均纳税1126万元。

  5月,蕉岭县新铺镇举办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中岭沥青(广东)有限公司的亿元项目正式落户,达产后年产值1.1亿元,税收约500万元,力争今年建成、今年投产、今年上规。

  签约、动工、投产……今年以来,梅州坚持实体经济为主、制造业当家,各县(市、区)围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释放“镇能量”、点燃“新引擎”,各级党员干部动起来、干起来,拼经济、拼发展,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镇域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是壮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县域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梅州统筹推进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文旅名镇、农业大镇、特色小镇。

  《考核办法》的出台,无疑是为梅州推进“强镇”建设新增有效抓手,不难看出梅州要树立壮大镇域经济,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用好考核“指挥棒”,要明确“考什么”。细看《考核办法》,考核指标颇多,涉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税收收入”和“招商引资纳统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四上’企业新增数量”等8项,但围绕的主旋律无非一个:拼经济。

  梅州114个“考生”经济体量、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存在差异,《考核办法》如何做到公平对待?

  《考核办法》充分考虑各镇(街)现实差异,按照《广东省乡镇(街道)分类办法》,并结合实际将梅州市各镇(街)划分为一类镇、二类镇、三类镇,根据镇(街)不同分类将8项指标进行权重比例赋分和单独加分,以最终得分进行分类排名。

  “三类镇考核最大的不同在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两项,比如一类镇是城区镇,农林牧渔业相对较弱,我们就减少对这一类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考核权重,同时提高‘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考核权重。”邓志伟介绍,考核指标的设立既要考出各镇(街)的显绩又要考出潜绩,既要考出共性又要考出个性。

  今年各地都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梅州也不例外。从梅州各镇(街)实际来看,部分镇地理位置偏远,产业基础薄弱,招商引资较为困难,但《考核办法》又将招商引资纳入8项考核指标,并增设了奖励分,这类镇该怎么得分?

  梅州创新实施“飞地招商”模式,按照“谁招商谁多得分”的原则,着力解决边远乡镇招商难、落地难、运营难的问题,不断加强镇域间的跨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产业集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即实行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比如边远乡镇A镇出去招商引资,对接的企业可能最终去了别的县、镇落地,A镇也能得分。”邓志伟介绍,如此一来,将有效激发边远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更加体现公平,有利于形成人人招商的浓厚氛围。

  盛夏,骄阳虽似火,但难挡奋进步伐。在雁洋镇永福村,广东万士达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顶业农牧饲料有限公司厂房基建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向年底投产目标发起全面冲刺。

  今年,雁洋镇开足火力,通过外引内培双向发力,一手抓招商引资新项目,一手抓“四上”企业的培育,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前不久,广东普德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巫洪谋签订投资协议,计划分两期总投资1亿元在雁洋镇打造旅游驿站,面积达24亩,经营业务涵盖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

  在深圳打拼20多年,巫洪谋回乡投资兴业的决定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我们选择投资雁洋镇,不仅是看中了镇里丰富的文旅资源,更是为良好的营商环境而来。”巫洪谋介绍,“镇里领导跟项目跟得很紧,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的重视,也更有信心。”

  “实际上这个项目是对雁洋镇文旅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我们镇文旅资源丰富,但是缺少专业配套的旅游服务,该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壮大我们的文旅产业。”雁洋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青介绍。今年,雁洋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展增量,目前已引进4家企业。

  同时雁洋镇深挖存量,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全面摸底,筛选优质企业,进行一对一跟踪服务,目前计划培育2家“四上”企业,其中广东富华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投产,一季度产值达1.2亿元。

  “今年的工作节奏明显快了。”杨青表示,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镇里各个部门动起来、干起来、跑起来了,《考核办法》的出台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目前雁洋镇已成立企业服务队,镇领导定期到企业走访,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接下来还要走出去敲门招商,同时继续发掘培育更多的“四上”企业。

  压力不是凭空而来,《考核办法》树立了鲜明的导向,把镇域经济考核结果与奖优罚劣、能上能下相结合,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对年度考评为“优秀”的镇(街),在干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评先奖优、绩效考核、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项目布局、奖励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对考评结果落后的镇(街),采取集体约谈督导提醒、通报批评、挂黄牌、挂红牌,启动能下的调整程序等方式进行惩戒。

  《考核办法》同时明确,全市各镇(街)考核结果将按月、季度、年度通报,并进行相应的结果运用。

  值得一提的是,聚焦镇域产业发展,梅州紧扣盘活存量、拓宽增量、做大总量,计划出台《梅州市无“四上”企业乡镇清零计划》,力争每个镇(街)每年净增长1家以上“四上”企业,推动形成“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良性通道。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梅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痛点和难点,如何突破?梅州在全市打造24条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基础上,探索建设产业社区。

  产业社区本是城市工业园建设发展的概念,产业社区以产业为基础,融入城市生活等功能,产业要素与城市协同发展,促成人才聚集、社区共享、产业链式发展,促使产城共生共融。这一概念同样可用于乡村建设。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梅州便在全市遴选10个乡村产业社区建设试点,推动以产兴村、以产留人、建设产业强村,探索古镇与良田共存、产业与乡村共兴的新路径。

  顺着205国道来到兴宁径南镇浊水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整洁美观的柏油公路,路边一个个显眼的招牌向外人展示着这个村子的特色产业:茶叶。走进村子,每隔几百米,便可看见一家茶坊。

  浊水村有种植茶叶的传统,几乎家家户户种茶叶。全村茶园面积3140亩,有20多家的茶叶加工厂。聚焦浊水村的传统茶叶产业,与黄蜂窝茶酒产业基地、珍珠红诚意酒城联动发展,当前,径南镇大力推进茶酒产业社区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典范、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特色样板。

  “铺了沥青公路,刷了外立面、安了路灯……”宝林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茂江细数村子肉眼可见的变化,最大的变化还是茶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了。

  “过去我们村里没有做产业社区的时候,茶叶基本都是批发给别人,价格比较低。建设产业社区以后,游客多了,我们可以自己卖,同时前来洽谈的收购商也更多了。”何茂江介绍,受益于产业社区建设,他购置了一批茶叶生产设备,产能从以前每年可加工10万斤干茶到现在加工15万斤,同时茶叶最高价从过去200元/斤提高到800元/斤。

  “听闻这里打造产业社区,我们特地来参观,村子很干净,茶也好喝。”在品茶后,来自新陂镇的游客张凤琼当即买下十多斤茶。

  “建设产业社区以后,我们对村里零散的茶产业进行了整合和统一规划,也出台了一些奖励措施,同时还聘请了产业村长,为茶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径南镇党委委员黄平忠介绍,接下来,径南镇将对标考核任务,一项项抓落实,奋勇争先促发展,尤其要推动浊水村在环境提升的基础上,做好茶酒产业发展工作,将茶酒产业社区打造成兴宁市甚至全省的特色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梅州梅江区华体会体育、平远县、蕉岭县、五华县等多地积极选聘产业村长,让懂经济、懂市场、懂经营、懂农村的能人参与乡村产业振兴,持续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梅江区三角镇龙上村紧紧围绕“郊野乐园、秀美龙上”发展定位,因地制宜打造了龙上畅悦家庭农场,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径,“产业村长”林俊功不可没。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挖掘龙上村产业潜在优势,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探索农旅发展模式,建设集生产、种植养殖、观赏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家庭农场,并带动周边旅游业的发展,助推乡村产业振兴。”林俊说。

  从示范带、到产业社区,再到产业村长,围绕乡村产业振兴,梅州连接出招,打出组合拳。从目前看,示范带建设和产业社区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仍需久久为功,为梅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探索出更多有益经验。

  实施“百千万工程”是今年来的重头戏,关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以来,梅州先后召开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动员大会、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第一次会议,推动落实“百千万工程”。此次梅州出台《考核办法》,无疑是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再添新抓手。

  《考核办法》明确了“考什么”“怎么考”“结果怎么用”,虽然考的是镇街经济发展,但实际上是对干部作风的一次大体检。当考核结果出炉之时,谁在“摸鱼”,谁能干、谁不能干,一目了然。

  “考”是基础,“用”是关键。有些地方,考时“雷声大”,真正用时“雨点小”,不少考核办法形同虚设,沦为废纸一张,问题就在于考核与用人“两层皮”,考核结果没有真正用起来。

  当前梅州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需要的是勇于担当、能够担当、敢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冲在前,为梅州蹚出一条振兴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干部仍抱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慵懒心态,个人作风纪律问题是一方面,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梅州还需努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浓厚氛围,让干事者上位,让平庸者腾位。

  梅州此次出台的《考核办法》,出发点是好的,关键是要强化结果运用。对于敢干事者、能干事者、干成事者,要大胆提拔重用,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让考核结果躺在纸上、束之高阁,寒了干事者的心。对于庸政懒政者,该问责的问责,该腾位的腾位。要让能者看到舞台、让庸者失去市场。对苦干实干能干的干部,要作为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高素质干部队伍成为梅州振兴发展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