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体育國產水果為好生活再加點甜(探訪“水果大國”消費新趨勢(下))

  华体会体育新闻     |      2023-07-03 10:10

  近期,國內櫻桃陸續上市。圖為6月6日,游客在河北秦皇島市海港區杜庄鎮一果園採摘櫻桃。

  每年6-7月是國內藍莓成熟高峰期。圖為6月9日,村民在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蘇村鎮藍莓園裝運藍莓。

  時值盛夏,果品集中涌市,正是一年中嘗鮮的好時節。一茬一茬果子吃下來,細心的消費者會發現一些變化:山東產的大櫻桃,脆甜爆汁很是飽滿﹔雲南產的藍莓,個頭和新鮮度都不錯﹔陝西產的獼猴桃,到家也能即食了……這些過去是進口“唱主角”的精品果類,如今有了越來越多國產選擇。

  實際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和消費國。當國產水果逐步走向品質化路線,也意味著消費者能獲得更多優質優價的水果,嘗鮮時間也更長了。這是如何實現的?水果產業發展之路未來在哪兒?本報記者帶您體驗水果從田間到餐桌的旅途。

  “印象中金貴的藍莓,現在價格越來越親民。”老李負責一家五口的飲食採購,藍莓是他菜籃子的常客。他發現,最近一些商超的藍莓價格降到了7.9元一盒(每盒125克),貴的也不過30元兩盒,家人的“藍莓自由”更有保障了。稍加留意,他還發現,這些藍莓大多產自雲南,論口感、個頭和新鮮度,不輸進口。

  不僅僅是藍莓,談到口感好的小品類水果,過去常常是國外進口,但今天,從紅提、蜜橘、櫻桃、獼猴桃到芒果、荔枝、火龍果,幾乎每種前面都能加上一個響當當的中國地名。這對中國消費者來說,往往意味著貨架上更長的嘗鮮時間、更加親民的價格。

  比如,隨著國內藍莓產業化栽培,藍莓鮮果從南到北、從溫棚到大田漸次成熟,上市時間從3月一直持續到10月。6-7月國內藍莓成熟高峰期,鮮果均價每千克為30-40元,而每年11月到翌年2月的進口藍莓市場均價為每千克66-80元。

  國產水果邁向新品種、高品質,在銷售終端體現得非常明顯。海南希源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熱帶、亞熱帶水果種植與銷售的企業,近年來,公司引進培育“新奇特優”果蔬品種,為市場供應了燕窩果等不少國產新品。“我們有一家長期合作的大型零售商反饋,大概10來年前,他們銷售的水果90%是進口,現在國產水果比例佔到30%以上,而且佔比還在擴大。”海南希源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承鑫說。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變化不是刻意為之,而是國內水果產業整體提升的結果。“國產水果的品牌化、規模化發展,七八年前就在行業內不斷被提出和踐行了,但是農業做起來需要時間,這兩年才有越來越多顯性成果被消費者直接感知到。”淘寶買菜農業技術與產品孵化中心負責人翟舒嘉說。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和消費國。根據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果品產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2021年中國水果總產量約3億噸,“從現有數據分析來看,果品供應總量非常充足,而且品種豐富,可以說是天天有果,季季有果。”中國果品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李煥玲說。

  不過,中國水果人均消費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人均水果消費量為56.4千克,與發達國家105千克的水平仍有較大差距。

  與此同時,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突出。2021年全國水果進口總量達700多萬噸,同比上漲超10%。“進口一方面補充了國內水果品類和季節的不足,另一方面是滿足國內消費者對高端、高品質水果的需求。”李煥玲說。高品質需求,恰恰也是國產水果未來的增長點。

  海南首批國產榴蓮即將迎來“樹上熟”——這則消息讓許多人為之振奮,意味著中國消費者將第一次吃到中國產的榴蓮,打破了多年來外界認為“中國種不了榴蓮”的印象。

  在海南希源農業的種植園裡,1300畝貓山王榴蓮也開始挂果,但現在還是“養樹”的階段,要真正品嘗到貓山王榴蓮的鮮果,消費者還需等待些時日。為保証水果的新鮮度,進口水果往往都是在不成熟的情況下被採摘,經過漫長的運輸,口感和品質都要打折扣。長期以來,中國市場上進口的貓山王榴蓮更是隻有凍果而非鮮果,讓劉承鑫對這片榴蓮果園很是期待。

  讓消費者嘗鮮,背后需要付出不少努力。“實際上,國內嘗試種榴蓮已經有近70年歷史了,最近這幾年才真正種植成功。”劉承鑫說,不同的土壤環境,水、肥用量,病虫害治理等工藝都不同,需要相當長時間才能突破技術壁壘。即便現在,公司榴蓮育苗存活率也隻能達到80%,“不是看見機會就能拿下的”。

  但中國巨大的榴蓮消費市場,還是讓許多從業者無法割舍。報告顯示,2021年,榴蓮進口量在中國進口水果中排名第二,達80.8萬噸,同比上升40.2%﹔進口金額高居第一位,為41.2億美元,中國進口榴蓮99.9%來自泰國。“我們觀測到,榴蓮在國內市場3年復合增長率超30%,消費潛力實在太大了,整個產業的價格和收益也非常可觀。”京東超市熱帶水果採銷負責人胡立說。

  再以藍莓為例,國際藍莓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藍莓種植面積達到23.54萬公頃,中國以近7萬公頃的種植面積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國,超過美國、智利和秘魯。藍莓在中國並非傳統的食用水果,但在消費需求帶動下,目前中國有20多個省級行政區進行藍莓產業化種植。國內外藍莓產業領軍企業如美國怡顆莓、澳大利亞Costa和中國的鑫榮懋,都在中國鮮食藍莓主產區雲南進行了大量投資。

  翟舒嘉從事農業科技十幾年了,她感受到,水果行業最大的變化是更多著眼於消費者的需求,從這一點出發华体会体育,撬動行業從種植到銷售的各個環節,帶動國產水果的崛起。

  從全國來看,報告顯示,2021年全國水果總面積12808千公頃,較上年增加。與此同時,蘋果、梨等傳統水果的面積有所調減,櫻桃、獼猴桃、草莓等小品類水果面積則不斷擴大。“從市場表現來看,新品種價格好、高品質價格優、大品牌價格高,低端、低品質的大路貨價格低,優質優價、低質低價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價格差距進一步加大。”李煥玲說,果品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是優化產業布局,大力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

  在陝西省武功縣,一片片茂密的獼猴桃果園迎來果子膨大期,獼猴桃正是長個頭的時候。“早熟品種翠香9月就能成熟,隨后各品種陸續跟上,鮮果期持續到11月初。再加上冷庫保鮮的部分,市場上獼猴桃鮮果能一直供應到來年5月。”陝西綠益隆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劉曉峰介紹,綠益隆擁有1800畝的獼猴桃果園,而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園內產出的所有獼猴桃全部實現即食,即果品進入零售端時即可食用,消費者無需再等待獼猴桃后熟的過程。

  “即食獼猴桃很好地保証了消費者體驗,現在市場上仍然是供不應求,隻要生產出好果,幾乎都不愁賣。”劉曉峰做了20多年獼猴桃生意,在他看來,“即食,正是破解獼猴桃產業發展瓶頸的鑰匙,有助於從種植端到採后處理各個環節的規范與提升。”

  獼猴桃是呼吸躍變型水果,一般採后需要低溫貯藏和后熟轉化才能食用,但長期以來,中國獼猴桃採后保鮮技術和即食供應與產業強國仍有較大差距。數據很能說明問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獼猴桃生產國,報告顯示,2020年獼猴桃產量佔全球50%以上,遠超排第二、三位的新西蘭(14.2%)、意大利(11.8%),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第一大獼猴桃進口國,每年從國外大量進口優質果品。

  “三四年前,我們關注到進口即食獼猴桃在中國銷售得非常好,但國內幾乎沒有能與之競爭的產品。”翟舒嘉說,基於對消費端的判斷,阿裡數字農業開始在國內尋找優秀產地,共同培育推廣即食獼猴桃。

  這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催熟技術。以往獼猴桃採后一般隻經過簡單的處理就上市,幾乎是“保証不爛”就行,但翟舒嘉和團隊想做到:消費者買回家的獼猴桃硬度和甜度剛好,正是最佳的食用窗口期。“以此為目標,我們根據不同銷售渠道倒推,確定從採摘、運輸到倉庫的每一個環節上,獼猴桃應該是哪個狀態,需要怎樣的環境和溫度。”翟舒嘉說。

  劉曉峰還擔任武功縣獼猴桃協會會長,他感受到,有了更好的收益、更明確的標准,當地整個產業的面貌也不一樣了。去年,做到即食供應后,當地產的翠香獼猴桃地頭價每斤高出0.5元-1元。不用愁銷路,更多種植戶鑽研技術,擴大規模化種植,確保產出好果子。現在,劉曉峰最關心的,是保証果園輸出穩定,“規模化種植、標准化生產、穩定的輸出,這是產業的未來之路。”劉曉峰說。

  獼猴桃從田間到餐桌的中間旅途,也代表著中國水果產業發展普遍面臨的問題。近年來,中國水果生產快速發展,但水果採后處理和深加工方面仍停留在初級水平。以冷鏈流通來說,報告顯示,中國果蔬的冷鏈流通率僅為35%,腐損率為20%-30%,而美國、日本等國家果蔬冷鏈流通率在95%以上。

  但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品質穩定、持續供貨、價格合理——消費大市場對果品的需求,正持續推動著產業的規模化、標准化。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水果生產和消費市場,國產水果,一定能不斷為消費者的“水果自由”加點甜。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